低报还能做多久?
关税大战打响了之后,“低报”二字也变得敏感。这两日,就有卖家的美国站收到邮件,低申报被CBP追诉200万历史关税。
Amazon
低申报被美国海关赔200万
有一位跨境卖家表示,为了削减成本,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低申报的策略。在过去的三年里,累计走私货物达36批次。自从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之后,这位卖家首批被查的货物还在处理当中,最近突然收到海关通知,要求其补交近三年来全部36票货物的完整清关资料。
经过初步估算,如果按照实际货值来追缴关税和罚金的话,累计金额将会超过200万元,而这个金额恰好等同于该卖家全年的净利润!
面对这一可能使“利润归零”的沉重打击,卖家产生了逃税的想法:打算把现有的库存转移到其他店铺进行清仓销售。不过,这样做存在两个风险:
第一,关联店铺可能会因为品牌连带责任而被平台封禁。
第二,原店铺如果没有完成补税流程,恐怕会面临永久关闭的处罚。
美国海关的三年追溯机制是一个关键因素——被追溯检查的36票货物正好对应过去三年里平均每月1票的出货频率。按照年利润200万元来推算,其年销售额大约为200万美元。由于主营大件商品,每次出货都需要数百个箱体才能达到交易规模。业内人士分析,其单个箱体的申报价格长期低于800美元的免税门槛,这正是触发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(CBP)稽查系统的核心原因。
现在被CBP追诉200万的历史关税,这钱是交还是不交呢?一些卖家认为放弃店铺比较合适:
“放弃账号。就算你补交了这200万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赚回来。还不如换个账号重新开始。”“肯定是不会补交的,只是想看看用其他店铺去卖原链接是否可行,是否存在风险。”
然而,也有卖家指出,放弃店铺只能逃避一时,逃不过美国国税局(IRS)和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(CBP)的双重打击。
不补税的风险非常高,可能会影响品牌、店铺、法人入境、保证金(BOND)使用资格,甚至账号会被冻结。把库存转移到其他店铺销售存在牵连风险,特别是如果品牌、货号、IP地址、收款信息等存在关联的话。而且一旦CBP判定为系统性逃税,平台有可能配合执法,进行封号并追溯。
目前,卖家也不能破罐子破摔。首先要冷静地梳理清楚到底涉及多少货物和真实金额,然后立刻找一位可靠的美国本地关务律师,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律师能够帮助仔细核算哪些票据确实存在问题,哪些其实可以解释,并且要准备好证据材料(申报、采购、付款凭证),不要强行隐瞒申报。
Amazon
对跨境卖家的建议
近期,跨境圈里遭遇海关事后算账的卖家数量急剧增加,众多案例让整个行业深切意识到:合规经营才是安然度过各个周期的核心竞争力。自从特朗普执政起,就有“美线查验率超过70%”的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,虽然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(CBP)并没有公开对这个数据予以证实,但是日益严格的监管形势已经让卖家们十分紧张。
在选择物流方案时,亚马逊卖家通常有两种典型的途径:
如果采用官方渠道的AGL模式,其清关链路为“店铺→AGL→海关”。AGL会直接运用卖家注册的美国税号(EIN)或者店铺主体信息来申报,这就表明任何过去低申报的行为都会和店铺信誉直接联系起来,违规的代价是非常高的。
选择第三方货代通道看上去能够建立起一道防火墙——清关链路变为“卖家→货代→清关行→海关”,申报的主体变成了货代公司。从理论上讲,这能够减少卖家直接暴露的风险,可是如果海关通过物流轨迹、资金流水等多种方式交叉验证从而锁定实际的货主,那么卖家依然难以避免被追责。更为实际的隐患是,货代违规操作很容易引发货物滞港、罚金等一系列问题,最终会破坏卖家的运营节奏。
行业的生态正在发生深层次的转变。在早期,卖家喜欢在合规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冒险操作,而现在在生存优先的原则下,“活下去比快速赚钱更重要”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。合规体系的构建不但能够规避短期风险,而且在获取平台流量倾斜、政策红利等方面还能产生复利效应。
需要注意的是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出现戏剧性的变化。在4月22日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,这位曾经以发动贸易战而闻名的总统公开承认对华关税过高,并且预告将会开启大幅度降税的进程。这一表态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表,但已经为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发出了积极的信号,合规经营的价值或许会迎来重新评估的机会。
{{comment.user.nickName}} (楼主)
{{comment.time}} 回复({{comment.childAmount}}) 点赞({{comment.voteUpAmount}}) 点赞({{comment.voteUpAmount}})